现场教学基地库

横渠书院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1-26  浏览次数:

横渠书院(张载祠)位于陕西省眉县县城东23公里处横渠镇,南靠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临佛教圣地法门寺,东与道教源地楼观台相连,西与关中名胜诸葛亮庙毗邻。西宝公路穿街而过,由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到张载祠经法汤高速公路10分钟可到达,交通非常便利。

横渠书院情况介绍:

横渠书院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创始人张载的讲学之地。占地南北82米,东西37.5米。其前身为崇寿院,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隐居期间,曾在此兴馆设教。他辞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在原横渠书院旧址上建张载祠。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在张载祠内恢复横渠书院,成“后祠前书院”格局。此后,历经修葺,成现在的格局. 1985年成立眉县张载祠文物管理所,199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正式对外开放。

横渠书院整体建筑以宋式为主,兼有明清建筑特色。长达100米的碑廊内存有北宋以来苏轼、王杰、于佑任等文人墨客留下的石碑50余幢,康熙皇帝等历代名人牌匾30余幅,大殿内的张载像威坐正中,气宇不凡,长达60米的壁画更是栩栩如生,生动的刻画了张载光辉的一生。两个展室详细记述了张载从小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和他关学思想之精华。祠内耸立着6棵饱经岁月沧桑的千年古柏刚劲挺拔,傲然挺立,成为历史的见证。其中那棵张载亲手所植的古柏高9.3米,树形奇特、枝干盘若蛟龙,被国家林业部定位中华名树。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资38万元铸成高5.3米的张载铜像,魏然矗立在广场中心,更显得雄伟壮观。为弘扬关学文化,横渠书院于2016年新建了“大众图书馆”及“关学图书馆”,购置和收藏2万多册图书,是全国唯一首家“关学图书馆”,专供关学研究者和爱好者阅览。已投入使用的儒家“六艺”展示室,以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游客系统介绍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张载生平介绍

精忠爱国 经世致用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号横渠,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关学创始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张载,原籍河南大梁(今开封),宋真宗天僖四年(1020)生于陕西长安。祖父和父亲都是中小官史,明道二年(1034),父张迪病故涪州(今重庆涪陵)。家议归葬开封,十五岁的张载和母亲及弟弟张戬护父柩越巴山、经汉中、出斜谷行至眉县横渠,因路资不足,加之前方发生兵乱,遂将父葬于横渠镇大镇谷迷狐岭,全家也定居于此。定居横渠后,张载一面替父守孝、奉母教弟,一面去横渠崇寿院(即张载祠,北宋时期这里称为崇寿院)读书。张载青年时文武兼修,21岁时即向陕西招讨副使并延州知州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

范仲淹慧眼独具,劝说他弃武从文。张载从此在横渠深入钻研儒道释及天文和医学,融会贯通,37岁时即以《周易》为核心,初步形成了自己哲学思想“气本论”的雏形。38岁时,张载与苏轼、苏辙同时考中进士,先后任祁州(今河北安国县)司法参军,丹州云岩(今陕西宜川县)县令,签渭州(今甘肃陇西县)军事判官公事。后来张载被任命为中央政府的著作郎、崇文院校书。熙宁十年(1077年),58岁的他辞官还乡,在回归横渠的途中,因病辞世。他的一生勤政务实,忧国爱民,扶正祛邪,躬行礼仪,义无反顾地实现着他人生的最高理想。后世封为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

执著立言,始创关学

张载15岁起在眉县横渠镇崇寿院就读,后来被邀至开封、长安,以及武功绿野书院,扶风仙山寺等地讲学,门徒多为关中地区学识之士和在职学员。因对王安石新政变法有异议,张载辞官回到横渠后,依靠家中数百亩薄田生活。他整日讲学读书,“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半夜坐起,取烛以书……。”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著作,对自己一生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并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两项实践。为了训戒学者,他作《砭愚》《订顽》训辞(即《东铭》《西铭》),书于大门两侧。张载对推行“井田”用力最多,他曾把自己撰写的《井田议》主张,上奏皇帝,并与学生们买地一块,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等分 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并疏通东西二渠“验之一乡”以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今横渠镇崖下村,扶风午井镇、长安子午镇仍保持着遗迹,至今这一带还流传着“横渠八水验井田”的故事。

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二月,岐州(岐山县)大旱致灾,导致庄稼严重欠收。张载闻之,每次吃饭时,对着饭菜都无法下咽,同情饥饿百姓。希望官员应像爱护自己和对待朋友一样,关心百姓和世间生灵万物。

张载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但常年与百姓生活在社会底层,体味着百姓生活状态,积极推行自己“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敬德爱民”的道德风范,“精思力践”的学风,用“大心体物”的气度与他“太虚即气”的唯物宇宙观,和“一物两体”的辩证思想,共同构建起关学思想的学术体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姜广辉认为,张载无论在哲学界、思想及教育方面的成就,都堪称十一世纪的世界级大儒。

治世施政 立心立命

“以天下为己任,忧患民命民生”,“笃实尚行”,“经世致用”,“民胞物与”,这些伟大的思想情怀,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张载的案头文牍,而是积极自觉地融入到治世施政行为之中。

在云岩县令任内,他办事认真,政令严明,处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推行德政,重视道德教育,提倡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他每月初一常设酒食召集款待乡里老人,询问民间疾苦,提出训诫子女的道理和要求,发布县衙的规定和告示。云岩人至今还保留着张载制定的礼仪习俗。

仁爱精神,至今流传

据史料记载,张载去世后,家人无钱为其置办棺木。家中箱柜打开后,也惟有书籍,最后还是学生筹资,将这位一代宗师运回眉县,与其父张迪,其弟张戬一起埋在大振谷迷狐岭上。张载讲学的崇寿院也被改为横渠,张载被后辈尊称为“横渠先生张夫子”。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张载后裔中品学兼优者,回凤翔和眉县张载故乡居住。

而如今,居住在眉县西柿林村的张载的后人们,有文化的并不,能够研读张载著作并且能够为其流传做出贡献的也不多。但张世敏是有勇气的一个,他能够在55岁高龄自费去学习韩语,就是想帮助韩国大邱师范大学的张润洙教授,能够把张载的书籍翻译成韩文。目前,张润洙教授翻译的第二本张载的著作《横渠易说》已经出版。在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地区,张载的关学思想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

横渠书院职能及对外宣传

眉县横渠书院属眉县文化广播电视局管辖下的副科级全额事业拨款单位,编制6人,实有4人,设所长1人。主要职责职能是:一是张载祠、张载墓建筑物的修缮、维护管理与环境美化工作。二是负责张载及关学思想文化史料陈列,收集编写,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三是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为社会各界学习传统文化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单位和教育基地的作用。

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为”思想曾多次被国家领导人作为治国理念来使用,特别是他的“民胞物与”的仁爱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大心体物”的宽阔气度,“精思力践”的求实作风,“为政足民”的政治情怀,“躬行礼教”的传统美德及”学贵有恒“的教学原则等,对中国乃至世界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是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勤政文化教育的重要思想内容。

2016621日,传统家规家风教育专题片《眉县张载:立心立命 惟德惟规》被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头条发布;20161011日人民日报记者肖伟光以«习近平多次引用的张载“横渠四句”究竟有何深意»为题报道了横渠书院;20161126日人民日报记者龚仕建以«张载:“四为”“六有”泽被后世»为题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报道.

20169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省委书记娄勤俭、市委书记钱引安、县委县政府领导陪同下视察横渠书院。

近年来,在眉县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积极实施“横渠大讲堂”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狠抓服务窗口建设,服务质量和现场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先后被团省委授予“陕西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宝鸡市委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眉县纪委授予“勤廉教育示范基地”,现已被北京清华大学、西北大学等多家学院作为“教育教学实验基地”,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课实训基地”,眉县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每年每逢“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前来参观和接受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党政干部、学者、军人、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群众络绎不绝,年接待社会各界参观群众10万多人(次)。张载理学、关学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张载、感受关学思想的博大精深。


  76net必赢官网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铸魂赋能为三农”,积极办好全国农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民发展学院,被誉为我国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现有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14个,形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涉农继续教育体系,着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Baidu
sogou